弘信电子挂牌上市,李毅峰身价暴涨,不过,虽贵为A股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他怎么看着都更像一介诲人不倦的大学老师。 事实上,李毅峰就是大学老师出身,下海前,是集美大学最年轻的实验室主任,下海后,曾主导构架并参与设计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平板电视和第一部蓝牙手机;从没做过销售,却拿到了外资企业里的“最奖销售奖”。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创业,凭着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弘信电子而今已成为国内柔性线路板的龙头企业。 弘信电子想拿下的下一个山头是全球行业里的顶级企业。
2017年5月23日,弘信电子在A股创业板挂牌上市,李毅峰一夜之间身价暴涨。弘信电子在挂牌首日的市值轻松突破10亿,如果把二级市场的催化因素折算在内,李毅峰夫妇的账面财富已经是笔不菲的数目。
另两位创始股东的账面财富同样水涨船高。董事长李强通过其控股的弘信创业工场间成为弘信电子最大股东,另一董事王毅夫妇也持有相应股权,弘信电子的挂牌上市,同样催化了他们的财富。
把巨额财富跟李毅峰联系在一起,很难划上等号。1969年出生的李毅峰至今看不到啤酒肚,甚至显得精瘦,戴着眼镜,若是在大学校园相遇,首先会让人想到,此公必是大学老师无疑;站在工厂,穿着制服,则与普通技术员并没什么两样。
事实上,两种身份对李毅峰都合适。下海前,他就是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的老师,在弘信电子,他主要负责制造、研发和IT,是典型的“技术范”。
“没架子。”这是李毅峰最鲜明的个性特点。从昔日当老师起到今天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他最擅长的就是“跟大家打成一片”。当老师时,他跟学生一起踢球,一起胡闹;下海后,跟农民工一起蹲在马路边吃盒饭;自创弘信电子,他把学校诲人不倦的那一套搬到了工厂,把手下当成了学生,同样毫无保留。
整天“和他们一起混”,李毅峰自然收获了不错的人缘。
虽然弘信电子即将挂牌上市,李毅峰并没有太多惊喜:“对公司而言,这是一道里程碑;从长远发展来说,这是公司新的起点。”
财富于李毅峰,或者于李强和王毅而言,都是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相应反映。在创立弘信电子前,李毅峰和王毅本就衣食无忧、生活体面,只有李强苦巴巴,刚经历创业以来的最大低谷,面临抉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走到一起来了。
弘信电子堪称中国制造业中的一匹“黑马”。2003年创立,主营柔性线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次年便实现赢利;2007年,在福建行业里排名第一;2013年,在中国行业里排名第一;2015年NTI-全球FPC排名,第一次进入首页,排名第18。
弘信电子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全球柔性线路板行业的顶级企业。
柔性线路板也称挠性线路板,李毅峰习惯于叫“软板”。弘信电子能够在“软板”市场节节攀升,关键在于研发和制造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
有业界评价,弘信电子制造的“软板”已可与日本媲美,智能制造技术则独步全球行业。弘信电子的智能制造技术于2016年在厦门首个被列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它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等系统及技术,实现了管理和品质管控的系统化和智能化,可减少生产人员不下60%。按照规划,弘信智能制造2025可使生产工艺数据自动采集率和自控投用率都达到90%。
产品和制造技术成为行业优等生的背后,是李毅峰诲人不倦的学习意识在主导。
今天成为弘信电子的“技术范”,印证了李毅峰对在学校教学生和在企业技术的不同理解,“根本就是两回事”。他对当老师的那段历史感触最深的是怎么带好徒弟,昔日学生与今日的手下,在他眼里,都是徒弟。
李毅峰大学就读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对抗专业,1991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当时的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航海学院有一段错综复杂的分合历史,最早始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福建航海教育,1953年曾与大连海运学院合并,1978年底更名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1989年专升本更名为“集美航海学院”,并入集美大学是后来的事情。
李毅峰被分配到集大的开局不错,正好赶上学院专升本新成立通信导航系。跟着大学新生刚军训完,他就被系主任召见:“系里需新开一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两个月准备期,你行不行?”
李毅峰回答得理直气壮:“行。”
今天解密昔日内幕就是一段有趣的故事。李毅峰当时哪里能行,刚从学校出来,没比那些一起军训的学生行多少,但于他而言,这是一个机会,“先逮住再说,大不了边干边学”。
从课程规划到编写教材,再亲手搭建实验设备,李毅峰憋着一股气,不仅向系领导证明了“能行”,而且能做到最好。在通讯导航实验室的五年时间里,他独立开出十一门课,按其他教授的普遍效率,一年开一门才是正常的节奏。
进入第五年,系里决定开“电子技术实验室”,由李毅峰主持。就这样,26岁的李毅峰由集大航海学院的一名助理实验师,变成最年轻的实验室主任。
那段经历,李毅峰最得意的就是“把时间管理得特别好”。早上七点半就到实验室,工作到下午四点,四点后跟学生一起锻炼,七点返回实验室继续加班,九点开始和日后成为夫人及弘信电子股东的女朋友张洪约会,十一点邀上同事喝酒,凌晨一点左右回宿舍。几乎雷打不动,偶有变故,就睡在实验室。
能管好自己的同时,李毅峰也能管好学生。在集大五年多时间里所带过的学生,从来就没有补考的,教学成绩如此斐然,以至于其他老师都怀疑李毅峰给学生们放水,要么协助舞弊,不然,教的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怎么老有人补考。
为了证明清白,李毅峰让系领导自己出卷自己监考,结果,还是没有哪个学生需要补考。
李毅峰带学生可以归结为“极其用心”。在他眼里,学生只有肯不肯读,没有优劣之分,一些学生成绩跟不上,多数是贪玩所致。每个学期一开学,他会先找班主任要到班级里倒数五名的学生名单,这份名单他另有用意。
这倒数五名的学生进到他的实验室,李毅峰就会见缝插针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小兄弟,你很有天赋,比我厉害,就来当我的辅导老师吧。”这是精神上的鼓励,其实,他心里也知道,这些个学生“底子真的不厚”。
另一招,李毅峰不时会招呼学生们:“踢球时带我一起玩。”他当时就二十来岁,比这些学生大不了多少,把他们当小兄弟看,一起球场撒疯,看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上,学生们没有理由不往他的脸上贴金。
“问心无愧”是李毅峰的处事原则,这也成为他日后决定一些重大事项的评判标准。在他看来,带好每个学生就是尽了老师的本份。这种带学生的方式,李毅峰在自主创业后,把它融入了员工培训中。
2017年4月20日,国际著名科技图书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发布一份撤稿通告,其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刊登的107篇华人文章集体遭撤。李毅峰参评中级职称的时候,论文注水现象已经存在,他同样可以泡制一篇论文把中级职称忽悠到手,但为了让自己“做到问心无愧”,他不同流合污,选择用教材作为参评作品。
弘信电子的三位创始股东李强、王毅和李毅峰之间的交集,就像他们的姓名一样,纵横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强和李毅峰都姓“李”,李毅峰和王毅都有“毅”,姓是与生俱来的,名是后天弥补的,“毅”寓意于生命力的顽强,而“强”者为王,山高为“峰”。
在弘信电子十年纪念特刊中,李毅峰把姓名中的交集进一步解读为“弘信电子的成功早已暗含玄机”。
李强和李毅峰还有更深远的交集,李强人生中所上的第一所大学是大连海运学院,李毅峰大学毕业参加的第一份工作是集美航海学院,不仅专业性质里都有“海”,历史上,大连海运学院和集美航海学院还曾合为一家,而“海”与胸怀联系在一起,就代表着一种格局。
三位创始股东能在2003年走到一起创业,似乎在印证“早己暗含的玄机”。
李强和李毅峰是高中同学,李强出生于南安,李毅峰出生于今日的翔安,因为父母工作关系,两人在集美一起上高中时成为同班同学中的“铁杆”,上大学时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李强是李毅峰“大学四年中唯一还写信保持联系的高中同学”,因此,对于彼此家底和最新动态,都了如指掌。
李强参加工作以后青年时代几次起落就表现出来的处乱不惊和大气风格,很是让李毅峰一干同学佩服,大家都相信,“这小子将来一定是条龙”。
王毅与李毅峰的交集则是因为两位股东夫人是重庆大学的同学,王毅的夫人邱葵同样是弘信电子的大股东,李毅峰的夫人张洪参加工作两年后就下海了,经营出口贸易,跟王毅的公司有订单关系,有了这一层关系,李毅峰和王毅两家自此交好,不时互相串门,一起组团郊游,小酌探讨人生大事。
1997年,王毅过生日,又和李毅峰一起海喝。趁着几分酒兴,王毅突然问李毅峰:“你看得到将来吗?”
李毅峰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是啊,现在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对于六十岁的样子却已经能够预判到了:编写了十一门课的教材,以后每年只需适当更新就行,在工作上基本上没有压力,凭着自己的能力,按步就搬熬到退休,应该可以混个系副主任,但那一定是顶,他的实验室在集大通信导航系属于边缘学科,不可能混成一把手。
那个时候的大学校园本就躁动不安。一边是大干快上,学生不断扩招,李毅峰的学生由两个班增加到了六个班,生源急剧膨胀的后果是学生的整体素质降低了,“队伍不好带了”,原来可以实行一对一的精英教育,学生从五六十个飙升到二三百个,想继续精英教育路线已经力不从心;一边是经商大潮也在冲击着象牙塔内的教职员工们,很多老师教书、经商两不误。但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做法,李毅峰觉得“问心有愧”。
王毅酒酣中的一句话,触动了李毅峰的心弦。
此后一年多,李毅峰的思想斗争异常激烈:在集大,他属于年轻有为派,看起来前程似锦,一旦下海,祸福难料。夫人的力挺让李毅峰终于下定了决心,当时张洪明确表态,“愿意养他三年”。
有了夫人这个坚强后盾,李毅峰直接向系主任递交了辞职报告,而不是停薪留职,停薪留职在当时是被允许的,也被很多公职人员视为下海可能被淹的退路。
系主任对李毅峰的辞职先是惋惜,很快变成支持,不过,他更支持李毅峰停薪留职,这样,即便淘金失败,还可以回校当老师。然而,李毅峰态度坚决,就要一步到位辞职下海,他暗自给自己鼓劲,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在下海路上就会患得患失,难有所成。
系主任最后同意了他的辞职申请,但对他另开了一扇门:如果经商不顺,允许你再回来,因为你是位优秀的老师。
1998年过完春节,李毅峰下海了。
离开教师岗位,李毅峰才发现,“除了教书,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教学与实践是两回事,把理论变成生产力,需要大把的实践,做业务,他一无所知。
王毅把他忽悠下海的,当时已经自立门户,责无旁贷地接纳了李毅峰,让他到自己的公司当工程部副经理。工种相当于技术员,公司主营有线电视工程的安装,李毅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每天带着农民工到工地挖沟穿线。
李毅峰把在学校管理学生的那一套带到了工地,他和农民工一起光膀子,一起吃盒饭,很快“混成了兄弟”,他的话在这些农民工兄弟们面前简直像“圣旨”,“指哪打哪”,从来就没有什么完不成的工期。有几个农民工兄弟至今还保持联系。
然而,这并不是李毅峰的“菜”,四个月后,他就不想干了,但干什么,他的心里也没有明确的方向。
当时王毅还在做另一件事,和今天成为弘信电子总工程师的何耀忠等十几个伙伴,凑了笔钱,准备创办一个“软板”厂,生产设备买回来,启动资金已经所剩无几,再请不起人安装了。李毅峰在集大时一手创办了一家实验室,有设备安装经验,主动请膺“装试试”。
借了叉车和铁钎,联合王毅和何耀忠,肩挑力扛,李毅峰真的把设备安装起来了。因为安装设备关系,王毅邀李毅峰合伙开公司,但李毅峰自认为“无社会工作经验,无法为企业加分”,因此只选择帮忙。期间,他不停的到厦门人才市场投放简历,但只收到过两所民办学校的面试通知。忽悠下海,半年多混成这个熊样,王毅觉得“有愧”于李毅峰。他认识一位老板是新加坡世健系统有限公司的,正好在负责筹建厦门办事处,便把李毅峰推荐给了朋友。
应聘到新加坡公司驻厦办事处面试的经过,有趣而又传神。
直至今日,李毅峰依然庆幸,当时面试他的是老板本人,而非职业经理人。这家公司在国内有几十个办事处,老板亲自坐阵厦门。面试李毅峰时,老板先是问:“你会设计产品吗?”
李毅峰很实诚:“不会,设计需要实践,学校教学跟工作实践是两回事。”
“那学得会吗?”老板态度很和善。
“很难,要学会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李毅峰还是很实诚。
“你的英语好吗?”老板继续问。
“不好。”李毅峰态度很端正,“如果用心去学,半年内读懂资料应该是没问题,但要能听读,至少要一年以上。如果给机会,我参加培训班学习,两三年内听说读写应该是没问题的。”
“那你做过业务吗?”老板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开来。
“我不知道怎么做业务,我只当过老师,做过工程。”李毅峰还是一始既往的实诚。
“你知道做一名优秀业务人员的真谛是什么吗?”老板开始面带微笑,继续发问。
“不知道。”李毅峰继续显出一副懵样。
“以诚相待。”老板看样子有点乐了。
“你们要给我机会,我保证做得到。”李毅峰的态度像学生在向老师递交一份检讨。
“那你要求多少工资?”问题转向实质。
李毅峰的回答让老板彻底乐了:“97年,我的工资是3700元;在工程部时,我的工资是800元。我的房子按揭是1700元,老婆答应养我三年。”
李毅峰成为世健公司驻厦办的一名业务员,老板给他开出的工资是3800元。
在新加坡世健公司驻厦办,李毅峰干了七年,从对什么都“不会”,到拿下公司的“最佳销售奖”和“最佳团队领导奖”,职业生涯做到了极致,颠峰时期一年给公司创造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前面两年非常辛苦,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厦门的电子企业。”在李毅峰看来,那七年“运气特别好”,老板常驻厦门,不时手把手的教。这段成长经历对他以后人生影响巨大,“历练很多”。
世健公司主营各种手机元器件的销售,李毅峰为之效力的那段时间,厦门正好具备成为中国手机制造基地的潜质,国产品牌有夏新、厦华、联想,国外品牌有韩国的唯开,兵家重镇,老板不得不自己坐阵厦门。
服务世健公司的那段时间,凭着腿脚勤快把电子元器件卖给手机厂家,只是常规动作,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李毅峰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把握,为厂家制定系统解决方案,创新产品。老板有时候会跟他开玩笑:“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有两次创举把他的职业生涯推向了颠峰。
李毅峰曾主导了国内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平板电视的研发。世健公司销售的产品线中有一款14寸的液晶显示屏,与美国pixelworks芯片正好配套成一台电脑所需的两大核心部件,根据传统“大屁股”显像管的工作原理,李毅峰联想到,如果给液晶屏加上一个高频头和模数转换器,电脑显示器其实就会变成一台电视。
对李毅峰来说,世健公司是个可以捕捉全球前沿动态的窗口,当时国内市场只有传统显像管电视机,而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平板电视上市。
当时主产彩电的厦华是李毅峰的老客户,他提出的“平板电视概念”打动了厦华。厦华联合世健公司派出的工作组,组成了强大的技术攻关团队。用了两年时间研发,2002年,被命名为“华夏一号”的第一台国产等离子电视在厦华诞生,这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平板电视。
平板电视系统解决方案在厦华的实践,带动了世健一系列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后来,世健公司把这个方案推给了长虹、康佳、海信等国内所有彩电生产厂家,让李毅峰至今引以为傲的,国内彩电产业由此实现了一次集体技术升级,中国彩电消费转向平板时代。
国内的第一部蓝牙手机也是李毅峰推动研发的。
世健公司还代理了英国CSR公司的蓝牙芯片。进入2001年,中国加入WTO,李毅峰注意到,智能手机替代键盘手机已成趋势,而随着私家车的逐渐增多,可以把接电话的手解放出来的蓝牙手机,必定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蓝牙技术其实早在1999年就很成熟了,当时智能手机还没形成气候,李毅峰的理论是“提前两步会死,提前一步才能赚钱”,概念过份超前,“先驱”不成很容易成为“先烈”,彼时研发蓝牙手机恰逢其时。
创造了A8手机神话的夏新是他寻求攻关的突破口,说服夏新,他动了不少脑筋。蓝牙手机是一个全新概念,要让夏新接受新鲜事物,首先必须让他们相信,新产品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
如何让夏新确信蓝牙手机大有可为,李毅峰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他先给技术部门的人员灌输蓝牙概念,接着把灌输的对象扩大到业务部门,当技术和业务两个部门的“所有人都在说蓝牙手机值得一试”时,夏新着手研发蓝牙手机也就水到渠成了。
2003年夏新立项,2004年,夏新生产的国内第一台蓝牙手机上市。
在世健公司的实践,锻炼了李毅峰特别敏锐的趋势判断力。
2012年,谷歌“拓展现实”眼镜发布,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但甫一问世,李毅峰就预言:“这玩艺儿一定没有市场。”他判断的依据是,这玩艺儿涉及国家安全,参观者进入一个敏感区域,你根本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偷拍。
谷歌眼镜看起来很美,却真的没有成为产业潮流,推广之初就被谷歌的母国老美叫停了,其它国家更没有理由接受。
李毅峰对时下风口上的VR技术同样持谨慎态度。他有过VR体验,感到“很震撼”的同时,也看到了VR技术对人类尤其是儿童潜在的危害。VR技术用眼睛和手指控制画面,玩多了会改变人类的行为习惯,比如空中掉物,人类过去的避险方式是身体挪动,如果习惯了用眼睛转动和动动手指避开风险,在危险袭来时,就会酿成悲剧。
因此,对于还在培养行业习惯的孩子来说,“玩VR是非常危险的”,李毅峰认为,VR技术好比医疗设备,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应该有一个临床验证的过程。
当然,诸葛亮都有派错马谡守街亭的事故,李毅峰不可避免的也有误判的时候。配置一台有计步功能的智能手机,在今天已然成为“暴走族”的标配,在世健公司期间,他曾尝试过推广加速度传感器。这个元器件的功能相当于现在手机里的计步器,然而,李毅峰推广这套系统时,当时的手机硬件并不支持,它需要配套的硬件,单靠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孤掌难鸣,这一解决方案最后成了“先驱”。
按照李毅峰的玩笑说法,“铁杆”王毅是其工作以后的关键性人物,历次下海创业都是他“忽悠”所致,让李毅峰放弃铁饭碗的是他,把职业生涯做到极致时,再次鼓动他辞职创业的又是他。
在世健公司,凭着几大战役,李毅峰的职业生涯达到了人生当中的又一个高度。不少竞争对手慕名而来,通过猎头公司要请李毅峰高就,屡说无效,有一家公司直接找上了李毅峰,当场开出极具诱人的条件:“我给你现有三或四倍的工资,这是我开的,你还可以还价。”
李毅峰说,那时候说不动心,绝对是假的。在世健公司干到第三年,虽然“给公司赚了很多钱”,工资也就是从3800元提到5000多元,没有奖金。
因此,李毅峰没有直接拒绝,表示“要考虑一下”。一个月后,他想清楚了,坚定地回绝了那家公司的盛情。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传到了世健公司老板的耳朵里,老板找到李毅峰直言不解:“有人出那么高的价钱挖你,为什么不去?”
“我希望能‘做到问心无愧’。”此时的李毅峰已经过了激动阶段,心情平静了下来。凭着这样的价值观,他对人生取向作出过不只一次的选择,“老板培养了我两年,现在开始赚点钱。如果当初没有给我这个机会,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我就是要用事实证明,你当初用我并没有错,我还会证明,我是很优秀的,我要拿到‘最佳销售奖’。”
这一次谈话后,老板主动给李毅峰加薪三倍,并任命他为厦门办事处经理。果不其然,没多久,在世健公司分布全球各地的150多名经理中,李毅峰不仅如愿以偿拿到了“最佳销售奖”,还拿到了“最佳团队领导奖”。一人独得两项至高荣誉,李毅峰开创了世健公司先河。 职业生涯无比烂灿时,2003年王毅生日聚会时,又一次鼓动李毅峰。当时的王毅已经把半死不活的“软板”厂给卖了,以接“软板”订单为生,过得挺滋润。这一次会面,俩人聊上了情怀,彼时各有成就,即便不思进取,余生也能过得丰衣足食,但总觉得这么“将就”下去,未免过得不够豪迈,于是就有了联手打江山的想法。
俩人也聊到了“软板”产业,李毅峰感触很深。1998年,王毅第一次邀他加盟“软板”厂时,李毅峰首先就对自己没底,觉得不能对“软板”厂有所贡献,成为股东“问心有愧”,此一时彼一时,在世健历练多年,自信“对手机业界已经非常了解”,此时联手,优势互补。
“软板”主要应用领域在智能手机,“翻盖”和“滑盖”手机出来后,“软板”需求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不过,李毅峰留意到,全世界过半“软板”虽然都产自中国,中国却没有一家在全球排得上号的“软板”企业。当时国内比较大的“软板”厂主要有两家,佳通和嘉联益,主要供应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样的大品牌,整个市场对高端“软板”供不应求。
王毅再次拉他入伙,他手上不仅有市场经验,也有技术沉淀,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有条件“可以一搏了。”
既然此次一起创业是为了抒发“情怀”,自然要规划长远,首先想到的就是选择创始团队。夫妻相处久了都会吵架,搭档时间一长难免会有分歧,一有分歧,难保不会一拍两散。组建创始团队好比做一张凳子,两条腿站不住,三条腿才会牢靠,因此,最好的创始团队是再找一个合作伙伴,这样,一旦决策产生分歧,就可以通过投票表决。
“再找一个有同样情怀的合作伙伴”成为俩人一致的目标。还在筹划阶段,王毅和李毅峰就达成共识,引入的第三位股东不一定要非常有钱,但一定要有情怀,“格局要够大”。两个人都找了很多,但要么“有钱没情怀”,要么“有情怀没钱”。
2003年6月4日,李毅峰到李强在厦门东渡银龙大厦的弘信创业工场办公室坐坐。李毅峰很清楚这位同学当时的窘境,李强创立的物流公司刚在“非典”中遭受重创,背上了一千多万的债务,举步维艰。李强同学的格局是够大,但眼下困难重重,即便有这样的情怀,估计也拿不出投资的钱。李毅峰此行也就是串串门,根本就没想过要拉他入伙。
没想到,李毅峰聊完规划中的“软板”厂项目后,李强却两眼放光,当场表达出参与的强烈愿望。不过,李强当时的创业公司属于股份制企业,他还需要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
李毅峰离开李强办公室,车刚开到吕厝的天虹商场附近,就接到李强的来电:弘信创业工场决定投资“软板”厂。
李毅峰一离开,李强马上召集董事会。其他股东都反对在这个时候扩大投资,只有李强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并体现了担当,最后促成了这笔投资。三个人凑齐了150万,在殿前租用了一处厂房,这就是弘信电子的最初雏形。
弘信电子的创始团队起初只有三人,因为庙小招不到人,后来王毅和李毅峰又把在其它领域干得风声水起的夫人们,都拉入了“软板”厂顶缺。
弘信电子组建的“铁三角”创始团队证明非常有效,李强把握战略方向,王毅负责销售和采购,李毅峰管研发、制造和IT。李毅峰把在世健公司七年练成的趋势判断力和系统解方案思路带到了弘信电子的技术研发上,推动了“软板”产品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让弘信电子的行业排名在第四年做到全省第一,在第十年做到全国第一。
2005年,弘信电子完成原始积累,在翔安购买了一幢厂房。按照创业之初的约定,避免企业壮大后近亲繁殖,为公司长期发展打造健康的治理结构,搬到新厂后,王毅和李毅峰两对夫妇都履行“二选一”承诺,选择了老公留下,夫人离职回家相夫教子。
砺志之道
问道者:弘信电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李毅峰:很多人问过我,弘信电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说不是因为弘信电子的市场能力强、管理能力强、技术力量强,更不是因为有政府资源优势,而是有一支具备超级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的团队。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团队需要不停的去学习才能适应最新变化,在新常态下,团队没有追求进步,不坚持学习,技术随时都会被淘汰。
问道者:怎么看待竞争? 李毅峰:一家企业撑不起一个产业。柯达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柯达最早掌握了数码技术,后来向日本厂家转让了一部分技术,日本却后来居上,把柯达拍在了沙滩上。原因就在于日本凭着柯达转让的技术,产业企业之间不惧竞争,相互交换技术,从而促进了自有技术的推陈出新。一家企业自我封闭,其实就容易自我满足,从而停滞不前,带着开放的心态,看到别人要追上来了,自己就会夺命狂奔。良性竞争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问道者:怎么看待合伙人之间的矛盾? 李毅峰:我们三个创始人制订了一条“十六字方针”: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相互欣赏最难,尤其是把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人就容易恃才放狂,这时候要欣赏对方更难,往往会把缺点放大,结果就会产生矛盾。相互欣赏就是不埋怨别人的缺点,让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当有矛盾发生时,彼此多想想对方的优点,这样也就能长久的和平共处了。
|